【新聞不能只是用看的】
回到一開始的新聞事件,有些朋友心疼小男孩看著媽媽被打而無能為力,一昧地指責動手的男子,卻沒有回頭檢視整件事發生的緣由,這不得不「歸功」於媒體的渲染引導
儘管新聞報導還原了監視器的整個經過,可標題卻集中在「小孩看不過媽媽被欺負,霸氣相挺提告」
好像只有「動手的人很可惡,被打的人很可憐」,這麼一來,事件的原委變相地給模糊了
如果是需要進一步求證才能釐清真相的事件,若因為媒體的誘導而使得輿論譁然,上層為了平息民怨,或者就會施壓負責單位限期結案
間接地干預了審理的進程,甚至直接影響判決的結果,則很有可能因此造成冤屈或者難以挽回的遺憾
那麼不只「報新聞」的人需要被問責,因「看新聞」而加入聲討的人也應該檢討反省
確實暴力行為理應譴責,暴戾風氣不能助長,但若沒有考慮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只看結果但不問緣由、只會批判卻不明究理
無論是對自我的獨立思考,又或者教養未來的主人翁,請恕不敢恭維是正確的態度
【所謂的「真相」,可能就是想讓你這麼認為,並非是事實的全部】
現在的新聞為了拚收視率,又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,有時會把平實的敘事當成戲劇節目般鋪陳渲染,藉以煽動觀眾的情緒,作為操弄、干預某些目的的手段
好像食安風暴、電力供應不足、房價居高不下、兩岸情勢緊張…等
這些新聞發佈出來究竟是為了提醒人民?製造輿論?引起話題?還是推動政策?
更重要的,我們看完之後應該做些甚麼?而行動之前應該要思考哪些方面?
ex:原物料上漲,導致物價騰升,去大賣場搶貨之前,是否應先考慮實際的需要,究竟有無屯貨的需求?買回家有沒地方放?能否在使用期限之前消化完?
ex:國際局勢緊張,引致股票、債券市場震盪,在進行資產調整之前,應就本身的投資配置評估被影響的層面有多少?有哪些地方必須先轉移資金?更動之後如果情勢好轉或惡化,應如何繼續持盈保泰?
【除了用眼睛看,更要用腦袋想】
身為小老百姓,確實很多事情插不上手也管不了,大部分時候只能「公道自在人心」,儘管如此,也不能被牽著鼻子走,新聞說甚麼,我們就信甚麼
在面對報章、網路各式媒體紛至沓來的聳動新聞轟炸,我們得有意識地去選擇、辨識哪些才是值得我們關心和關注的消息,哪些只是茶餘飯後、不看也無妨的閒聊話題
當指著電視嘻笑怒罵抒發完之後,或者試著靜下心,沉澱一下思緒,想想剛剛的報導是怎樣的前因、如何的後果
梳理一下來龍去脈,嘗試盤點該事件對於誰影響最大或最有利,興許能看到與報導不一樣的真相
透過練習這樣看新聞,猜對可以強化思辨,猜錯亦能汲取經驗,無論如何我們為自己培養了獨立、客觀思考的習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