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心血來潮,想試著探討這兩種跟第一印象都有關聯的效應
概念的解讀未必100%契合原義,但不會偏差太多,而引申出來的個人看法,但願不會有甚麼冒犯吧
【錨定效應:Anchoring Effect】
以初始的資訊或某一深刻的印象做為參考值,後續的決策思考都被該定見所框架
接近比喻:被「經驗」牽著鼻子走
【月暈效應:halo Effect】
以初步、片面的印象去推導其他方面;僅看到一小部份,卻腦補了整體的畫面/狀態
最適比喻:以偏概全
收藏公仔的追捧至崩盤之路
有段時間蠻熱衷收藏香港知名大廠H牌的擬真公仔,平均一尊要價數千至上萬元,由於搭配影劇熱潮且作工精緻,即使價格不斐亦追捧者眾,在網拍市場曾經出現過飆升一倍不止的盛況,但沒多久卻陷入了拋售潮,而急轉直下的過程中發生了以上兩種效應
先入為主、自以為是
電影熱潮方興未艾,玩家們爭相搶購,有些朋友(例如我)看到店家的現貨價格均大於預購價兩成,而且數量不斷地減少,便時刻關注網拍動向,若瞄到有接近原價的貨丟出來,自然忙不迭地下標趕緊入手平安,暗慶自己有搶到便宜,當時不少玩家因此賺了一筆
經過這番洗禮,很多人(包括我)因此判定「現貨價必然高於預購價」,暗忖以後不但要提早預購,更要多買幾支來轉手
以偏概全、過度腦補
話說英雄電影是一波又一波,玩具廠商怎可能放過撈錢的機會,新作發表是接二連三,不只是代理或中盤,玩家們也跟著舉一反三,產生了「只要是該公司的出品都會熱銷」的先見之明
心中盤算著預購和現貨的價差,一支賺500元,十支的話…想到這乾脆多進幾組,再不濟也可以平攤一下自己收藏的成本,人同此心,網拍出現一窩蜂地大手筆預購,每種款式都訂單爆量,預購風氣十分熱烈蓬勃
沒有賺得笑呵呵、只有賣得苦哈哈
總算等到發貨日,雖然尾款付到榨乾了荷包,但看到一箱箱的公仔即將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潤,還是忍不住笑意,懊悔著怎麼沒多訂幾組,只不過很快地就笑不出來了,一顆心還直往下沉,此話怎講?
搞了半天,非但不好轉手,價格還每況愈下?市面的現貨價格比預購價還低!到底怎麼回事?!
有「遠見」的不只你一個
皆因預購量暴增,供過於求,剛開始雖能比預購多一些的原價賣出,然而到處都是要轉手的人,沒多久市場達到飽和,賣壓消化不來便會發生滯銷,手上卡著一堆貨的散戶玩家為換現金,開始了降價求售
只是這麼一來,同樣是「舉一反三」,既然有拋售潮,又何妨再觀望會否有創新低的價位,於是乎,「骨折價」也成了買家們的錨定
結果呢,雖然還是有需求,卻沒有人再追捧,急於脫手的賣家只好「從善如流」,接著進入削價競爭,市場血流成河…
以彼之錨,還施彼身
承前述,玩家們也腦補了「只要是該公司的商品最後都會崩盤」,錨定了「非得比預購價少個三成才願入手」,形成了既不預購也不急著買現貨的風氣,只想坐等人家低價出清
可再次發貨時不但沒有預購的價位,連原價也寥寥可數,沒多久居然漲上去了!直到斷貨都沒有出現拋售,仍想收藏的人只得鼻子摸摸跑去追高
之前得到教訓的人,只會乖乖預購自己需要的一組,賠錢的生意誰會繼續幹,市場經過修正恢復到合理的供需,發貨時也不會有多餘的量給甚麼跳樓價
事後都知道,當下卻都沒想到
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,跟僅看新聞就貿然跟風投資股票,卻沒有深入評估基本面,進場套牢→攤平→躺平的狀況如出一轍
儘管大家事後都明瞭是怎麼一回事,也知道不應該如此輕率,然當下只會跟隨思考的「慣性」行事,必須等到給狠狠地敲了一記,腦袋腫了個大包才會有那麼點醒悟
「撥開」月暈、「挪移」錨定
一旦思考模式被這些效應給框架,後續就未必能做出合適的評估或正確的決定,話說回來,要怎樣避免被這些效應影響?
評估不單憑初始印象、決策不依賴既有經驗
就前面的買低賣高例子來說,確實有不少人轉手撈一筆,但那是「眼前的結果」,卻不是「恆久的定律」,並非相同的操作就一定能得到相同的結果,真想搭順風車不能單憑一廂情願,至少也得做一下功課
儘管很難正確預估整個市場有多少人在收藏,但可以參考網拍店家的訂單數,分辨出冷門和熱門的預購量,再評估哪幾款可以「賭賭看」
對!跟買股票必須參考K 線與成交量一樣,做再多功課也只是「僅供參考」,最終仍是一場賭博,要玩就要有願賭服輸的準備
用得到,也要用得完,「好康」才有意義
還有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,逛大賣場看到高檔牛排限時促銷,買二送一,換算下來幾近六折,沒捧場似乎說不過去,於是狂買一堆,回家後發現冰箱塞不下,而一天四餐也沒法在保存期限內吃完,嘆了口氣只好敦親睦鄰,實際上也沒吃到幾塊,根本沒享受到甚麼優惠
這就是被價格的錨點給「制約」了,只看到眼前的優惠,卻沒考慮實際的需求
我們要盡量控制自己的心,就算一時被眼前的亂象給迷惑,也不能一股腦地全身投入,必須有意識的強迫自己多看一下,多想一會兒
除了持續追蹤,時刻更新資訊,更要實事求是,就事論事,懂得保留籌碼且知所進退,那麼押錯寶都不致傷元氣,僥倖獲利也能持盈保泰
下一篇聊聊這兩種效應如何利用…應用在生活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