劇情簡介:
在南韓每年因電話詐騙而受害的人數及損失金額是屢創新高,犯罪集團規模日益擴增的同時,做案手法也持續推陳出新,為了逃避警方偵緝,其觸角更延伸到了國外
劇中男主角的妻子、同事皆因被詐騙而蒙受極大的傷害,義憤填膺的他不惜跨國深入虎穴,誓要為所有受害者討回公道….
戲中對於詐騙作案手法及集團運作模式有著鉅細靡遺的描寫,深入探討了如何使獵物「願者上鉤」,個人梳理了其中一些「系統化做法」,或許可供生活中借鑒參考
案況
先來看戲裏的案況
1、主角舒俊的妻子美妍接到「律師」的去電,表示發生了工傷事故,舒俊可能要吃上官司
2、美妍想打給瑞俊,電話卻怎也不通,於是打到「公司」求證,確認果然發生事故
3、跟著「警察」來電通知瑞俊人已在警局,請美妍抽空過去警局一趟
4、正當美妍出門之際,律師又來電,詢問她是否已接到警方電話,並說明已在處理和解,支付保證金即可大事化小
5、心焦如焚的美妍不疑有他,按照律師的指示轉帳了鉅額款項
6、當美妍終於與舒俊聯繫上,犯罪集團早已兵分多路,迅速將款項提取一空…..
真的有那麼容易上當嗎?
看戲的同時一定會反思,怎麼可能電話講一講就把畢生積蓄給這麼匯款出去,如果是自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呢?
事不關己,己不關心,一旦關己,又是重要的親人或渴望的事情,未必就能保持冷靜和理智了,而這亦是電影想要回饋給觀眾的
拆解
前述「」標記的角色均為詐騙集團,流程拆解如下:
一、【事先做好準備,創造有利情境】
犯人先使用干擾器癱瘓了舒俊所在地區的電話訊號,跟著才打給美妍報告狀況,換言之,正因為要拿舒俊當幌子,故首要就是不能讓他被美妍聯繫上,此舉旨在利用訊息不對稱,讓美妍更加擔憂,變相削弱了美妍的戒心,後面的步驟方能順利施行
二、【協助掌握資訊,逐步解除疑慮】
同時以木馬程式侵入美妍的手機,無論她撥甚麼號碼、打到甚麼單位機構,都會是由詐騙集團的成員招呼,於是美妍怎樣聯繫求證都好,始終可以獲得她不願意相信,卻不得不信的答案
三、【提供解決方案,引導配合行動】
覷準美妍急著想幫舒俊避免官司的心態,便順勢提供和解金方案,並強調只要收到款項便能讓事件落幕,也溫馨提醒遲恐生變,早已六神無主的美妍只能乖乖依照律師的囑咐轉帳付款
【如何才能兵不刃血地請君入甕?】
訊號干擾有一定的時效,若無法把握時機完成詐騙,一旦美妍與瑞俊聯繫上便前功盡棄,儘管如此犯人仍不急於一時,因為比起截斷她與舒俊的聯繫,最重要是要讓她「相信」有這麼一回事,關鍵仍在於電話中的互動方式
人們對錢大多有一定的敏感度,故不能一開始就給予可以用錢解決的建議,這樣會讓人產生戒心,欲速則不達,一旦有了防備,後面要再解釋兜回是倍加困難,因此犯人採取了循序漸進的做法
首先必須減輕美妍的戒心:妳不信沒關係,讓妳去求證,還準備了具公信力的單位幫妳佐證,每個身分都依照扮演的角色恰如其分的回應說明,語氣完全沒有勉強或脅迫的意味,盡可能弱化她聯想的警覺性
跟著逐步崩潰美妍的理智:問完了「公司」,「警察」、「律師」又一前一後的來電,不同的角色在適當的時機點,交叉運用了提醒、證實、強調,再加點關懷,一步步地落實了事態的急迫及嚴重性,令她想不信都難
最後操縱導引美妍的行動:「舒俊即將吃官司」的情境建構完成,律師再次強調訴訟的風險,並以欣慰的口吻提供解決方案,由於前面的鋪陳已收效果,促使她深信不疑地配合完成轉帳
透過環環相扣、軟硬兼施的前後夾擊,讓似乎有點怪怪的狀況給腦補成了真有其事,此時再雪中送炭幫推一把,心神交瘁的美妍怎能不落入圈套?
必須先讓被害人陷入黑暗,付款才會成為一盞明燈,劇本就得切合人性,打動人心,方能一擊即中
詐騙經營的系統化
【系統化才能提升效率、擴大規模】
劇中的詐騙集團之所以能如此猖獗,除了駭客技術魔高一丈,主要是導入了系統化的操作流程,有志從事相關行業….不是!想成為組織的領導者或主管,或可參考這雖然黑化,卻深得企業生存要領的經營模式
1、各司其職:負責劇本的核心單位、撥接電話的角色扮演、提取款項的行動組、監控網路的技術部門,集團中的成員因應自身的能力專注於崗位上拚搏,垂直和水平相輔相成,流水線的作業執行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及產能
2、賞罰分明:犯案也講究時效性,時機一過無論成敗均得撤退,倘若無所得,輕則浪費時間資源,重則加深被查緝之可能,故為了讓成員們發揮最大戰力,激勵和警惕得雙管齊下,絕不吝嗇也毫不容情,建立起公平且令人畏服的體制,並藉此深植共存共榮的意識
3、進退有據:不只是跟「客戶」鬥智,也要和警方角力,除了乘勝追擊,也需見好就收,必要時更得斷腕求生,領導者須確實地評估當下情勢,權衡出最適當的做法,帶領著全體成員去執行每一個步驟,確保組織能攫取最大的利益,或者至少保全根基實力
透過系統化的作業分工,即使是群烏合之眾,也能整合出一個架構明確且富有層次的管理流程,造就出有板有眼,一絲不苟的企業化經營
人生如戲
以上是看完電影的心得,接下來是人生面向的感想
詐騙情事雖層出不窮,然實際生活中更常會遇到的類似情況,大概就是買東西了,尤其是不便宜的那種,例如房子、儲蓄險、健身房、婚友社、化妝品專櫃….等等都是
上述東西或許不在同一個檔次,卻代表了我們雖想要,但未必能輕易負擔買錯的風險,是得審慎評估,甚至需要多番轉折,才有可能順利收為己用,如此一來,比起掌握資訊與賣方交涉,或許調整個人心態是更重要的課題
【越想要、越不能心急】
雖說大部分人消費之前都會做功課,然而這些「功課」仍遠比不上真正的專業(或者精心琢磨的話術)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資訊不對稱
換言之,只要對方能提供比你所做功課更豐富的資訊,而資訊也確實不假,好感及信任度很難不上升,與此同時警戒心會跟著下降,荷包也就岌岌可危了
美好的使用情境是促使人們消費昂貴品的關鍵因子之一,而銷售人員就是要負責「造夢」,讓你身陷其中,捨不得自拔
例如婚友社,通常會走進去洽詢的朋友,至少得具備兩種條件,渴求幸福、經濟能力不差,也必須兩種條件都有,才會是準客戶
外表不甚討喜,個性偏於內向,缺乏管道認識人,事業和經濟上略有小成,盼望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,這樣的朋友是婚友社最喜歡的造夢對象
透過專業且親切的說明,搭配協助實際體驗或提供樣品範本,逐步地渲染出一個只要付費就可以得到幸福的夢幻氛圍
中間時不時帶到名額有限,優惠即將到期,邊斟茶也邊動之以情,分享人生苦短、錢財乃身外物…之類的
一樣是軟硬兼施,黑臉白臉交替著唱,不知不覺地被引導至好像今天不簽約,便會抱憾終身似的,然而真的錢花下去…
美夢究竟是會「實現」?還是「醒過來」? 得看各人造化了
【做決定之前,再多想想究竟是需要?還是想要?能否承擔得起風險?】
對每個人來說,幸福無庸置疑地是想要也需要,標題的意思其實是指得到幸福的方式
是我「需要」婚友社幫忙?《已經沒得選擇》,還是「想要」婚友社幫忙?《選擇他們試試》
如果經濟許可,其實怎樣也無妨,就算白忙一場,大不了再找別家就好,但若預算、時間都有限,那麼是否該思考一下
只能透過婚友社嗎?非得砸大錢不可嗎?還有沒有其他的管道?如果有,為什麼不先去試試?
電影中的詐騙也好,婚友社的例子也好,或許那些情境是由對方先創造給我們,然會變成真實也是自己說服自己相信的
人也好,物品也好,真的錯過了,也不用太介懷,那代表真正的緣分其實在後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