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見郊山之王~獨攀《劍龍稜》解鎖!

在那幾乎綿延不絕、硬派且猙獰的冷峻岩稜上,前後幾里均不見山友,唯我一人踽踽獨行,恣肆地享受山海交匯的雄奇壯景、徹底地感受孤立於天地間的寂寥

自04:55南子吝山頂-石椅旁邊的芒草叢入口開始,直到07:30抵達下切到茶壺山的岔路口,歷經2個半小時的拚搏,有驚無險地解開了《獨攀郊山之王》這項成就

本篇會分享111/07/31獨攀劍龍稜自出發至完攻的紀錄,以及些許對於挑戰攀爬的粗淺建議

雖說期盼能提供一些實用心得,讓更多嚮往體驗郊山王者之美的朋友可以加減參考,卻也得鄭重聲明!

無論我寫了什麼,均是以個人條件及當時天候狀況為基礎進行分享,不代表適用所有季節及所有人

無論您看到甚麼,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,務須審慎評估自身情況,並確實做好相關訓練及準備,最重要的!

自己的安全要自己負責

如果以為看了幾部影片或瀏覽過相關網誌,然後浩浩蕩蕩地結伴出發,就一定能夠全身而退,那未免太小看了郊山王者

果真如此,就不會經常發生出動搜救登上新聞版面的事件,那麼究竟要鍛練到甚麼程度才能去見識?

倒不是說得爬過幾座百岳,抱石等級要多高段…才能夠去挑戰,而是先要讓自己具備足以應付那樣山況的能力

實際的山況

首先,必須了解劍龍稜是座甚麼樣的山,一旦上去會面臨甚麼樣的景況,有了概念才能評估現階段自己是否適合攀爬

起點的南子吝步道是大約1K的緩上坡階梯,因為是人工修葺的階梯,走起來還算順暢,到了東峰頂可俯瞰、遠眺東北角海岸及基隆嶼、茶壺山…等360度環視美景,到這裡姑且可以當作熱身,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

兩座石椅旁邊的芒草叢是前往劍龍稜的「入口」,今趟過去並非如之前影片上看到的模樣,不曉得是否太久乏人問津,原本隱約可見的路徑幾乎完全消失

必須一邊用力撥開長得比人還高的草束,一邊留意腳下參差不齊的路況,克制胡思亂想所產生的焦慮,方能持續前進,這樣的情形會長達10分鐘以上,話說獨自探險當真會越走心越慌

好不容易穿越芒草區,來到了有「像樣」路跡可供辨識的山徑,接著就準備下切半屏溪谷,也許是地點不見天日,此段路況似乎永遠與乾燥絕緣,即便怎樣烈日當空,路徑都會有些泥濘濕滑,行走時須隨時留意抓好繩索及週邊的樹幹

越過溪谷緊接著就是要迎接大約接近70度的峭壁,先前有發生繩索朽壞斷裂的情事,故舉凡需要攀拉繩索一定都要先測試拉扯

確認是否穩定牢固,爬升時身體往前貼近岩壁,一手拉繩、一手輔助前進,盡可能避免雙手同時拉扯,腳步踩穩逐步向上

此處乍看驚險,實際不算太陡峭,穿著黃金大底類似深度刻紋的登山或越野鞋,身手矯健者不用拉繩亦可如履平地

按部就班地走不會有甚麼大問題,只不過若連這樣都感到吃力勉強,誠心建議回頭是岸,因為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難關

開始「真正地」攀爬

當劍龍的「背鰭」映入眼簾之時,即代表準備進入行程中最刺激、最有挑戰性的一段路線,有多刺激呢?

整座山的巨岩稜脈幾乎是赤裸裸地呈現,不用懷疑!就是要在那標誌性的背鰭稜線上行走前進,一直到抵達下切V字結束之前

間中是連綿不絕、陡峭嶙峋的峰岩地勢,稜線兩邊均是沒有護欄、沒有安全繩的懸崖絕壁,離地至少20公尺

尤其是555峰到茶壺山這一段最具挑戰性,動不動就要翻越小山峰,不過如果可以習慣前面的行程,慢慢也就能掌握攀+爬→前進的竅要

橫越劍龍稜不只考驗著體力的強度、水分的調節、攀爬的應變,還要適度紓解對於高度的恐懼,皆因稍有不慎,輕則摔個筋折骨裂,重則將與山上的草木同朽

有個小貼士,倘若遇到不知道如何前進,就從「左邊」找路,稜線上大部分左側都會有「路」可循

兩件事能避則避

如果對自己的體能、技巧有信心,並期許要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攀爬劍龍稜,那麼有兩件事需要盡量迴避,特別是在夏季

【別太晚出發】

劍龍稜之所以公認難爬,除了得徒手橫越陡峭險峻的岩稜,主要是過程中絕大部分是毫無遮蔽,會直接地與烈日近距離接觸,大清早或許還涼風徐徐,待8點過後太陽完全升起,紫外線絕對曬飽曬滿

雖然該地海拔並不高,但畢竟沒有護欄,繩索也被拆得差不多,不少朋友會因為對高度的恐懼而影響了攀爬速度,倘若水未帶足、體力又不如預期,卡在稜線上動彈不得,若再加上長時間的曝曬,很有可能會發生中暑脫水、急性熱衰竭…這些個毫無疑問地會危及生命安全的狀況

所以,水量要帶充足,本身對高度的感受,體能的要求,行前與同伴對於突發狀況的共識,這些如果都差不多了,那麼接著最重要的就是…

盡早出發!

主要是讓行程有一定的餘裕能夠應付突發的事故,在遇到萬一的時候,不致因天色昏暗而加重救援的困難及風險

【最美的風景?】

嗯!就是『人』

相信大部分去爬山的朋友都是具公德心、懂得自制並相互尊重,然總會有一些理所當然把公共地方當成自個家我行我素的情形

譬如:抽菸、不帶耳機大聲放音樂、仗著人多霸著大景或休息區、最糟糕是有些人愛逞強卻沒有自量,導致後面的隊伍陷入停滯…

只要人一多,就很容易發生上述情形,輕則干擾爬山心情,重則拖慢回程時間,尤其在一些天色變暗之後就不適合活動的地方

這些有的沒的狀況都會徒增行程中的風險,對人身安全造成無可估計的負面影響

儘管不喜歡這樣的人、不願遇到這樣的情形,然倒也無謂因此破壞興致,把自己氣壞,說到底,擁抱大自然不也是怡情養性,開闊胸懷

故此,不願過多曝曬、不想跟太多人打交道、在公在私都是早早攀登為佳

如何訓練

111/07/31個人路線及各節點完成時間如下 (含拍照、休息、等車)

04:38〈瑞芳-南新宮〉→ 04:40〈南子吝步道起點〉→ 04:52〈南子吝山頂〉→ 05:20〈下切半屏溪谷〉→ 05:30〈攀上峭壁〉→ 05:50〈劍龍稜起點〉→ 06:15381峰→ 〈鋸齒稜〉→ 06:44〈555峰〉→07:25〈下切V字岔路口〉→ 07:40〈茶壺山〉→08:00〈茶壺山步道入口〉→08:15〈勸濟堂〉→08:30〈黃金博物館-搭乘788基隆客運〉

以上是現今大家常走的「官方路線」,歷經前述的陡下及陡升路徑,大概都要一個多至兩個小時,才能走到龍脊岩壁登山口

而那時體力和飲水都消耗了大半,接著還要上稜線展開更嚴酷的行程,所以才會那麼硬

真想領略人們口耳相傳的山海交匯美景,至少得先具備保命的條件,務必先由淺入深的訓練

金面山 → 孝子山  → 皇帝殿 → 五寮尖 → 雷霆峰(勇士岩) → 劍龍稜 → 烏岩角 

這幾座山都有緩陡不一的峭壁地勢,也都需要手腳併用才能行進登頂,前兩座還算老少皆宜,越到後面無論高度、難度會逐漸遞增

劍龍稜算是郊山畢業考,而烏岩角則是集所有難關之大成的郊山BOSS(待解鎖)

在循序漸進地解鎖過程中,除了確認自己「懼高」的程度到哪,也能透過複雜的地形學習「借助於自然」

不只是腳要學著「踩」,手也要學著「抓」

習慣了變化多端的路況,辨識踩點、攀爬的技巧會顯著提升,不知不覺也就推敲出面對類似山況的行走節奏

平時沒事多爬樓梯,偶而延長在烈日下行走的時間,讓身體習慣一定的耐熱度並培養水分的調節

生理影響心理,體能有所進步,信心增加的同時,對於克服難關也就沒那麼恐懼排斥,再去挑戰攀爬自然更得心應手

後記

要抵達劍龍稜的登山口不一定要如此波折克難,其實也有輕鬆的「捷徑」,南子吝步道走到一半可自另一條分支岔路繞道,不但可以避開芒草區,還能順勢遊覽攔砂壩、香巴拉隧道、小錐麓水管古道,不過一定要與走過的人同行,否則未必能夠走到正確的地點

2022的上半年可說是下雨不斷,加上疫情再度惡化,幾乎沒甚麼機會去踏青,到了下半年天氣轉好,自二訪抹茶山開始,啟動了參見各網紅郊山的行程,7~9月以北部為主,10月起也解鎖了中部及馬祖、金門的幾處步道及山岳,近期則開始了百岳的征途

說來慚愧,雖然極力主張循序漸進,但個人並未由淺入深的練習,而是先硬闖畢業考,直接挑戰劍龍稜,運氣不錯地僥倖完成

之後才逐一把入學測驗、期中考、模擬考一一補完,第一座百岳也不是合歡群峰最簡單的石門山,而是…日後再聊

一路走來,發覺「爬山」不啻能夠促進健康,其實也有拓展交友圈,開闢緣分的功能,當然,這些不能當作「主旨」,僅能做為順便的「附加」,唔…一言難盡,容後再慢慢分享